闲舍杂谈丨青铜与篆刻的暧昧(二)

战国青铜盏

通高18cm 口径19cm

武汉槐川博物馆藏

  编者按:青铜是铜与其他金属的合金,因器物表面氧化而生成的铜锈多呈青绿色而得名。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,也是见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。

  篆刻是书法和镌刻结合,来制作印章的艺术,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。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晚期,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“字”(即甲骨文),这些文字刀锋挺锐,笔意劲秀,具有较高的“刻字”水平。

  青铜与篆刻的碰撞,产生了字体典雅秀丽,风韵飘逸的金文,并得到后世书法家的青睐,众多文人墨客不断临摹、发展、创新,影响至今。

本期杂谈嘉宾:

  程迟生,湖北武汉人,现为中国书协会员、西泠印社社员、湖北省书协理事兼篆刻艺委会副主任、武汉市文联委员、武汉市书协副主席。

  熊伟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湖北省篆刻研究院研究员,武汉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,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

  潘向东,槐川博物馆馆长。

程迟生作品

  潘向东:欢迎程迟生老师和熊伟老师作客槐川博物馆,参与这一期的“闲舍杂谈”,上一期我们请了桂建民老师和叶青峰老师谈了青铜与篆刻,这次希望接着这个话题,更加深入地聊一聊。两位老师也是书法篆刻界的名家,我想知道青铜的造型、铭文对你们的篆刻创作有什么启发?

程迟生作品

  程迟生:篆刻是金石的一个分支,金石包括很多载体,最大的载体就是青铜,还包括石雕、摩崖石刻、木雕等,跟文字、图案相生的都属于金石学范畴。但跟金石联系最紧密的还是篆刻,初学篆刻老师都会教我们学汉印,汉印取法的文字就是汉代青铜印。汉印学到一定程度后,就要往上走,刻夏商周、先秦古印,那个时候取法一部分来源于印章,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有铭文的青铜器,包括著名的毛公鼎、散氏盘、虢季子白盘等。

程迟生作品

  严格意义来说,战国七雄分五系青铜器,青铜器铭文虽然都是大篆,但每一系的写法和刻法都各不相同。最独特的就是楚系文字,楚系文字跟其他文字就是两个概念,楚系金文被很多研究文字的学者单独立文,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诡异、浪漫。从出土的楚国青铜器看,楚系金文写法比较古老,笔画较粗且收尾呈尖状,在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一些商末周初的金文形体。

熊伟 陶印 跳进黄河洗不清

  潘向东:这也体现了楚文化南北融合的特点,诡异偏北方,浪漫偏南方。从书法绘画上看,南方的文化特点是阴柔、纤细,北方则是狂放、粗犷。

熊伟 青田石印 天造玄武

  熊伟:古代青铜器也分地域,每个地域文字不同,青铜器铭文也不同,鸟虫篆就是从青铜器装饰性纹饰演变过来。古时候,鸟书是鸟书,虫书是虫书,清代以后混为一谈。

  战国古玺文字圆转多姿,布局错落有致,虚实结合,动与静的结合,和谐自然,根据构图美观需要,笔划有减笔增笔,挪动偏旁,甚至合文,整体规范,偶有稚拙之处。其实,无论刻什么材质,都是从青铜铭文不断演变过来的。

熊伟 老挝石印 寻幽

  潘向东:文化一定要有延续传承的过程,不能中断。从我认识程迟生老师以来,就看到您对书法篆刻孜孜不倦地追求,今后您对篆刻艺术的提升,准备往哪个方向走?

春秋战国青铜权杖头

通长12cm

武汉槐川博物馆藏

  程迟生:我刻印三十多年了,现在想追求的目标就是与人不同,这点确实很难。我比较欣赏篆刻书法家石开,他在线变上做出了自己的风格特点,一看就是他的。过了50岁,应该不断完善书印风格的辨识度。

春秋战国凤纹青铜薰(镂空错银)

通高14cm 口径12cm

武汉槐川博物馆藏

  潘向东:把人类的一种娱乐做到极致就是艺术,艺术境界随心所欲。我记得钟孺乾教授跟我说过一句话,不管做生意、做艺术还是做人,到了一定的年份,技术问题都能解决,最后比的是修养。修养有多高,就会走多远。今天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参与“闲舍杂谈”,祝大家的艺术之路常青!

滚动至顶部